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年报 > 正文

农学院2012年学院年鉴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0-10-20 浏览次数:

农学院

【概况】农学院设有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系、种业科学系和江浦农学试验站。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和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作物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作物学、农业信息学,江苏省重点交叉学科:农业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在2012年全国第三期一级学科评估中,作物学排名第二;作物学一级学科和农业信息学二级学科顺利通过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中期评估,作物学获评为优秀,农业信息学评估良好。设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专业授予点(包括3个自主设置专业)、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在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本科专业。

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专任教师107人,教授47人、副教授34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2012年,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国内重点高校选留博士9名。晋升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1人。新增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1人,何梁何利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江苏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入选我校首批钟山学术新秀”9人。新增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2个。

截至2012年底,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704人,其中,博士生225人(留学生7人)、硕士生577人(留学生5人)、本科生902人(留学生5人)。2012级招生共480人,其中,博士生76人(留学生4人),硕士生202人(留学生3人),本科生202人(留学生1人)。2012届毕业生总计455人,其中,博士生65人,硕士生190人,本科生200人(留学生1人)。本科生年终就业率97.49%,升学率41.5%;研究生就业率95.2%

学院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7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1253万元)。立项经费9193万元,到账科研经费10,95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7篇,最高影响因子9.681,累计影响因子222.053,影响因子在3.0以上的论文30篇。

 “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奖、基于模型的作物生长预测与精确管理技术获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获省级审定品种5个,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完成整体搬迁;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建设完善转基因研发平台;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全面完成南京技术创新平台和如皋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杂交棉创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验收。

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植物生产类)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立项建设。《作物育种学各论》(第二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申报校级实验实践教学研究改革项目4项,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国家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8项,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项,组织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SRT)计划总计43项,6篇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

设立作物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英才奖励基金等,提高学院奖学金覆盖率,制定作物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初步方案。本年度,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人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励,16位博士研究生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立项资助。

与康奈尔大学、京都大学和悉尼大学达成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联合研究中心建设。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优异成绩进入下一轮五年期滚动支持。成功主办第四届国际赤霉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国际设施园艺模型大会全球变暖与小麦生产的机遇与挑战”3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诺贝尔和平奖得主Jorgen Olsen等国外9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国外40余位专家来校交流,举办学术报告、讲座60余场。30位教师出国访问,21名本科与研究生出国深造、学习或交流,其中,10名学生到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9名学生出国联合培养一年以上。

校庆110周年期间,学院完成了近万名校友通讯录的收集工作,共募集款物合计人民币320余万元,继续扩充英才奖励教育发展基金,增设金华隆奖学金、扬麦助学基金及孟山都奖学金。

【重大科研项目收获颇丰】王绍华教授主持的江淮东部(江苏)水稻小麦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立项经费为915万元;朱艳教授主持的稻麦生长指标光谱监测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应用获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立项,立项经费为1600万元;曹卫星教授主持的粮食作物丰产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技术获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立项,立项经费为500万元。

人才与团队建设不断加强】万建民教授被授予2012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丁艳锋、张天真教授及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入选农业部2012年度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以朱艳教授为带头人的智慧农业团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粳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创新团队和稻麦生产精确管理创新团队入选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海外学术大师Bikram S. Gill教授继2010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外国专家“江苏友谊奖”后,再获2012年度中国政府“国家友谊奖”。 Bikram S. Gill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先后与我校农学院刘大钧院士和陈佩度教授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合作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发展,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科研实力方面贡献突出。张天真教授被聘为国际棉花基因组委员会新一届主席; 罗卫红教授被聘为新一任国际园艺学会设施园艺模型工作组主席。

 

 

                                (撰稿人:庄森  解学芬     审稿人:戴廷波)